藥師說~ 淺談藥物過敏
-------------------------------------------------------------------------------------
刊登於 消防電子報第322期
有藥物過敏病史的人在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以保障用藥安全。
------------------------------------------------------------------------------------
日前有一則重大的醫療疏失新聞:宜蘭羅東一家醫院護士在為病患注射抗生素時,不小心將兩床病人的藥劑搞混,誤把隔壁床使用的盤尼西林藥物注射到病人的點滴筒,病人本身對盤尼西林藥物過敏,導致原本只是腳傷的陳姓病患併發嚴重藥物過敏,因此造成病患器官衰竭,性命垂危,轉入加護病房觀察、、
許多人都會對某些藥物過敏,藥物過敏在定義上為『對特定藥物產生一種由免疫學機轉所媒介的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反應具有藥物特異性,與再次接觸同一藥物的復發性。』在筆者臨床的經驗中,常常會有病人在領藥時主動詢問藥師,或是拿出過敏藥物的小卡請藥師幫忙再核對醫師開立的藥品是否有包括對病人過敏的成份,這樣的行為可以再次確保病人用藥的安全性;然而也有些病人在詢問時只說曾經吃藥過敏,但不清楚是什麼藥,也沒有記錄下來,這樣對於開立處 方的 醫師及病人來說,都是有危險性的。對於有藥物過敏的人,即使只是碰到一點點,也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如二歲以下兒童服用阿斯匹靈退燒,結果可能藥物過敏產生「雷氏症候群」;常聽到的「蠶豆症」會對於磺胺類抗生素、阿斯匹靈類的解熱鎮痛劑、龍膽紫、樟腦丸產生溶血反應;有某些人對於鎮痛消炎藥(NSAID)過敏;一定比例的人對於盤尼西林藥物過敏、、等等。藥物過敏反應出的症狀很多,從較輕的皮膚紅腫、癢、發疹到嚴重的氣喘、皮膚壞死、休克死亡都有可能發生。
既然有那麼多藥物有可能產生藥物過敏,那民眾要怎麼去防範呢?最好的方式就是由自己記錄做起,假如民眾曾經發生吃過的藥物如消炎止痛藥、阿斯匹靈、磺胺類等藥品產生過與治療效果之外的副作用如皮膚發疹、紅腫痛、呼吸困難等情形,除了趕緊到急診治療外,請務必記得將藥物名稱記下來,或是寫在隨身的小卡上,代表你對此成份的藥物會過敏,在以後每一次的看診時記得一定要告知醫師,以便醫師輸入電腦備註及避免開到同樣藥物,在領藥時也可以再次詢問藥師,畢竟藥品種類繁多,有的複方藥物也有可能含有類似成份,如此更能双重保障病人用藥安全。在醫院注射盤尼西林抗生素藥物時,通常會對病人做盤尼西林過敏皮膚測試及仔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並且在注射時詳加監測病人反應。在這則醫療疏失的新聞中,病人已經告知醫院對盤尼西林藥物過敏,卻仍然發生嚴重藥物過敏事件,除了突顯如醫改會表示的包括「藥品警示標示不明顯」、「藥師護士人力不足負荷過大」等問題,在呼籲有關單位應改善醫療制度外,也顯示了藥物過敏的嚴重性,民眾在看診時可千萬不要因為怕醫師太忙而不好意思詳細說出自己本身的用藥過敏史,畢竟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