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說藥:殺蚊蟲藥「敵避DEET」是什麼?使用與注意事項有那些呢?
基本上市售合格的防蚊產品都有一定的防蚊效果,多數標榜不含敵避(DEET)成份,多以香茅油 ( Citronella oil)與尤加利油 (Oil of Lemon Eucalyptus)等天然成份為主,也具有安全與防蚊蟲叮咬的功效。
問:
我們現在出去外面玩都會想買罐防蚊液噴一噴以防止被蚊子叮咬感染,但到了賣場一看卻發現有許多品牌的防蚊液可以選擇,大部份的防蚊液都會標榜「不含敵避成份」,而在環境清潔所噴灑的殺蚊蟲藥好像又含有敵避成份,所以想請問殺蚊蟲藥敵避是怎麼樣的藥物呢?對人體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呢?
答:
相信大家出去戶外都會想買罐防蚊液噴一噴以防止被蚊子叮咬,在琳瑯滿目的各種防蚊液中,可以發現許多產品都標榜「不含敵避成份」,而「敵避」在清潔環境上似乎又是個對於防蚊很有效的物質,到底它的作用與優缺點如何呢?這次就讓我們瞭解一下:
「敵避」原全名為N,N-di-ethyl-meta-toluamide,簡寫為DEET,又稱待乙妥、敵避胺、避蚊胺,是一種淡黃色的液油狀化學物質,原本為1946年美國軍隊發展用於驅蟲之用,之後在1957年註冊讓一般民眾使用於驅蚊、防止登革熱、瘧疾等以蚊子為媒介的傳染病的預防,另外敵避(DEET)也對於防止蜱類叮咬、防止一些立克次體引發的疾病或其他以蜱為媒介的疾病如萊姆病具有效果。市售含有敵避(DEET)的產品都會標示成份濃度,濃度的高低並非代表驅蚊功效的強弱,而是代表敵避有效性的時間長短,也就是濃度高的有效作用時間較長的意思。
雖然敵避(DEET)的防蚊效果很好,但各國對於這個化學物質仍有一些使用上的選擇與考量,有少數案例顯示有些人使用含敵避的產品會導致皮疹、紅疹、皮膚與黏膜刺激反應,也有少數使用過量的案例顯示可能會在孩童身上發生腦部相關疾病與癲癇發作的現象。在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建議避免兩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含敵避(DEET)的產品,加拿大也規定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建議使用含敵避(DEET)的產品,而在國內則建議含敵避(DEET)的防蚊產品不可噴灑在衣物及皮膚上。相信大家也有發現其實市售的防蚊產品已經很少含有敵避的成份,多以香茅油 ( Citronella oil)與尤加利油 (Oil of Lemon Eucalyptus)等天然成份為主,也具有安全與防蚊蟲叮咬的功效。
最後對於民眾選擇防蚊產品的建議上,基本上市售合格的防蚊產品都有一定的防蚊效果,而如果是購買噴灑有含敵避(DEET)成份藥物的話,要注意在使用時必須避免直接接觸到臉上以及有傷口或發炎的皮膚上,對於嬰幼兒及孕婦也要盡量避免接觸,有噴灑到敵避(DEET)成份的衣物在回到家後,也應清洗掉殘餘的敵避成份以避免不必要的化學物質殘留。對於防治登革熱,除了適當的使用防蚊用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務必要做好避免病媒蚊孳生源的接觸與清除工作,如此就能有效防止登革熱對於民眾的威脅。
(筆者現為醫學中心藥劑部急診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