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藥師說: 認識「伊波拉病毒」以及防疫方法

 

 

 

 

目前伊波拉病毒並沒有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及治療,僅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供氧、輸血、併發性感染治療等等方式。

====================================================

問:

看到有關「伊波拉病毒」的報導,聽說有可能擴散到全世界,而且被傳染到的人很容易就死亡!請問這到底是怎麼樣的疾病呢?我們也有可能被傳染嗎?有沒有預防的方法呢?

 

答:

「伊波拉擴散 死亡人數已突破4千人」、「伊波拉將會是全球下一個愛滋」、「美現伊波拉 重挫抗疫行動」諸如此類的新聞在最近的世界各地發生了,大家發現這個自非洲開始發生感染的病毒傳染病不斷蔓延到各地,並且造成很大的傷亡。身處在離非洲比較遠的亞洲的我們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最好都能夠對「伊波拉病毒」有基本的瞭解以及防疫概念:

 

「伊波拉(Ebola)病毒」是線狀病毒科(Filoviridae)的成員,最初發現於1976年位於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而以首次爆發部落附近的伊波拉河來作命名。伊波拉病毒曾經爆發過幾次的大規模感染,但今年2月在非洲西部爆發後,相繼擴散至周遭國家,病例及死亡人數也快速增加,為最嚴重的一次。根據世衛組織(WHO)的統計,截至105日伊波拉疫情爆發40週以來,包括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與美國在內,共發現確診、疑似與可能的伊波拉病例達到8033例,其中高達3879人死亡。目前最令人擔心的是疫情還有可能因為感染者在各國的交通往返中經由接觸而讓病毒擴散到歐洲、美洲、亞洲各國甚至擴大成全球的感染,因此目前各國的防疫工作成為防止病毒擴散最重要的課題。

 

伊波拉病毒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病毒,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人或動物的血液、分泌物、體液、器官,或是間接接觸到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如衣服、床單或針頭等等而傳染。伊波拉病毒最可怕的地在於被感染者有極高的死亡率,被感染者在初期症狀會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現象,接著會有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症狀。嚴重者即會發生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確診的個案死亡率可高達50%至90%!由於伊波拉病毒潛伏期長(221天),初期症狀又與感冒相似,因此容易造成判斷上的困難。在治療上目前伊波拉病毒並沒有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及治療,僅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病患體液及電解質平衡、維持血壓及供氧、輸血、併發性感染治療等等方式。

 

在預防伊波拉病毒的感染上,除了靠政府在防疫的把關上,也必需要靠民眾的多加配合,民眾平時要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如果蝠、猿猴等可能有傳染性的動物,在這段期間盡量避免前往非洲等疫區國家,如果有自疫區返國後應在21天內自主健康管理,如果有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等不適症狀的話應趕緊撥打防疫專線1922,務必要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醫護人員也應做適當防護並進行健康監測,希望民眾都能與政府配合做好防疫工作,就能有效避免疫情的發生與蔓延。

 

(筆者現為醫學中心藥劑部急診藥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音樂藥師的健康窩 的頭像
    音樂藥師的健康窩

    白色吉他的醫藥健康部落格~ 任職臨床藥師 急診藥師經驗20年 政府特約健康保健作者 演講 商演邀約 : aguiter0326@gmail.com

    音樂藥師的健康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