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說: 淺談「鈣」對於人體的作用以及「鈣片」的使用注意事項
市售鈣片種類多,選擇時應多加瞭解鈣片的作用、含量及使用方式,鈣片在飯後嚼碎再吞吸收效果較佳,建議先諮詢醫師或藥師意見後再使用。
===========================================================
問:
我看到有新聞標題「鈣片含量差四倍 攝取過量恐猝死」、「鈣含量多超標 多吃恐傷腎」的一些報導,想到我平時也有吃鈣片的習慣,本來想說多少能夠補充身體的鈣質,沒想到也有傷身的可能!請問「鈣片」怎麼用才對呢?什麼時候要服用?要注意什麼嗎?
答:
國人愈來愈重視保健的觀念,從各大醫院、藥局、賣場、甚至便利商店都開始販賣起各種保健品就能夠看到。然而隨著這類保健品的種類及品項愈來愈多的結果,反而容易難以選擇甚至吃了不適合自己本身的產品,不僅沒有保健功能,反而可能傷身而不自知!舉例來說:這次對於市面上鈣片的一項調查,在抽檢大台北市售的27件鈣片商品中,發現有2件不符標示規定、有3件商品不符合礦物質鈣含量規定、有的還提供錯誤的每日攝取量基準值,所以民眾在購買保健品時應特別注意商品的廠商、成份標示、含量等等是否符合於規定才能安心使用。
補充鈣質為什麼那麼被強調呢?主要因為「鈣」是人體中很重要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也是骨骼、牙齒和細胞壁形成時的必需結構成分,許多的身體機能如觸發肌肉收縮、釋放激素、傳遞脈衝、調節心律、促進血液凝結等等也都需要鈣離子的存在才能順利運作,另外在人體中骨鈣與血鈣濃度會處於平衡的狀態,血鈣過高或過低都會引發身體的疾病。在政府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成人每日的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一般正常人其實只要每天保持均衡飲食,適量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如奶類、蛋類、豆類食品及深色蔬菜等等,鈣的攝取量應已足夠,除非是對於奶類過敏或是診斷有骨質疏鬆等疾病才需要特別補充鈣片,民眾其實不用太過擔心與強調一定要吃鈣片對身體才好的說法。
目前市售合成鈣片的種類非常多種,民眾在選擇時除了看鈣離子含量之外,成份大致還有如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磷酸鈣、醋酸鈣等等,這些鈣片在人體吸收率相差不大,較不同的是其中檸檬酸鈣在胃中溶解吸收度較好、磷酸鈣對於腎功能不佳的人應避免使用、碳酸鈣容易有排氣及脹氣的副作用,這些是稍微要注意的地方。在服用鈣片的方法也要注意,基本上服用鈣片不要整顆吞下去,應該飯後嚼碎再吞,因為鈣質必須先由胃酸溶解,才能通過腸壁進入血液中,而鈣片如果沒有嚼碎,不僅有可能刮破食道,也有可能滯留在腸道而引起腹痛、便秘等症狀。此外服用鈣片時應避免和富含鐵質、草酸、高磷或高纖食物一起吃,以免阻礙鈣質吸收,有服用鈣片的人要接收適度的陽光在人體合成維生素D或者同時服用維生素D才能有利於鈣在人體中的吸收。最後要強調的是,鈣質的補充不是愈多就愈好,單次份量的鈣攝取量建議不宜超過500毫克,長期過量的鈣質攝取反而可能導致長期血中鈣離子濃度太高,容易造成便秘、軟組織鈣沉澱或鈣化、在睡覺時抽筋、刺激肌肉和心臟收縮,嚴重還會造成腎臟、泌尿道或膀胱結石、心律不整的反效果,民眾在選擇要食用鈣片時建議最好先諮詢醫師或藥師意見後再使用才是最安全健康的做法。
(筆者現為醫學中心藥劑部急診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