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腸病毒疫情持續蔓延,小朋友感染了腸病毒該怎麼辦?

 -------------------------------------------------------------------------------------------

 

平時常洗手是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

 -------------------------------------------------------------------------------------------

轉自 消防電子報第266

 

這是筆者在醫院急診室被憂心忡忡的家長問到的問題:「我的小孩被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結果只開了退燒藥,之後叫我帶小孩子回家多喝水多休息,現在小孩子還是不舒服,到底有沒有治療腸病毒感染的藥物呢?那要到多嚴重才要趕緊再就醫呢?」

 

還記得3月份筆者寫了一篇「腸病毒流行,如何避免腸病毒感染」(內容請詳見 消防電子報第251期),沒想到從318例重症,到了6月份,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經累計達208例,並造成7名幼童死亡、1例疑似重症死亡個案,疫情的確有比往年嚴重的傾向,隨著疫情的增溫,再加上新聞的報導,家長的憂心也不難想見了。

 

現在到底有沒有治療腸病毒感染的藥物呢?嚴格來說目前並沒有專一針對腸病毒的藥物可以使用,最新消息是預防腸病毒藥物已經有研發出來,其作用在阻止病毒進入細胞,但是根據法律規定,不管是新藥或是新疫苗,在上市前都必須通過人體實驗,確定安全後才能上市使用,只是腸病毒對於大人症狀並不明顯,也不大可能讓幼兒冒著生命危險來做人體實驗,也因此,嚴格來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預防腸病毒藥物。現在一般治療腸病毒感染方式仍然採取支持性療法,如給予退燒藥、打點滴等等。所幸的是,對於被腸病毒感染的小孩,就醫後只要讓小孩子多休息、多喝水以增強自身抵抗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話,絕大部分病患會在發病後710天內就會痊癒了,只有極少數比例的病患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至於要到多嚴重才要趕緊再就醫呢?一般05歲的幼童要特別注意,在發病後的37天為重症出現的時機,重症基本上有3大前兆,分別為「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前2個症狀容易理解,「肌躍型抽搐」則為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有點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如果在短時間發作數次則為異常;如果父母觀察到小孩在發病後發生上述現象則必須趕緊就醫,如果小孩只是發燒、感冒現象、細小的手腳皮疹的話,就只需要先觀察是否有慢慢恢復即可,不需太擔心的反覆就醫。

 

對於腸病毒來襲,「預防勝於治療」仍是不二法門,因為腸病毒為一種「人帶著走的疾病」,平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方法可見消防電子報第251期或是政府衛生機關各項資訊)可以減少與腸病毒的接觸的機會,其效果會遠比生了病再思考治療之法來的更好,祝大家都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音樂藥師的健康窩 的頭像
    音樂藥師的健康窩

    白色吉他的醫藥健康部落格~ 任職臨床藥師 急診藥師經驗20年 政府特約健康保健作者 演講 商演邀約 : aguiter0326@gmail.com

    音樂藥師的健康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