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說:西藥很傷胃,所以吃藥最好要配胃藥比較好嗎?-有關「胃藥」的迷思
除非有胃部疾病,否則以大部份一般疾病來說,只要遵照醫師藥師指示飯前飯後用藥,醫師所開立用來治療的藥物是不需要多加胃藥的,多吃不僅沒有好處,還有可能增加副作用以及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
========================================================
問:
我常常看到許多人看病
答:
根據國內的一項統計,有約4成的民眾認為西藥都會很傷胃,所以吃藥最好配胃藥比較好。另外還有高達7成的民眾不知道胃藥可能會影響其他藥物的藥效,有許多民眾在看診時會主動要求醫師加開胃藥,即使是自費也沒有關係。以上這些情形其實都是長年以來國人在服用藥物上的迷思,也是我們在推廣民眾正確用藥上其中一項重點宣導的項目。
首先我們來對於「胃藥」來做一簡單的瞭解:「胃藥」以字義來看,就是泛指具有保護胃部或是治療胃部疾病的藥物。以藥理作用來說「胃藥」大致可區分為三大類:(1)制酸劑Antacids,這類藥品是利用酸鹼中和原理,在體內主要以抑制胃酸酸性、減少對胃壁及腸壁黏膜的傷害作用為主,也是民眾最常使用的一種胃藥,在一般藥局或藥妝店就能買得到,市售常見的制酸劑成份以含鎂、鋁或鈣的化合物為主,以錠劑或胃乳的形式服用;(2)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s,這類藥物在體內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主要用於有潰瘍疾病的病人;(3)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簡稱PPI,這類藥物具有良好的胃酸抑制分泌效果,主要也用於治療潰瘍疾病,必需醫師處方才能使用。以上的這三類藥物以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以及質子幫浦抑制劑為治療胃潰瘍疾病使用,而一般我們請醫師加開胃藥的藥品類型則以制酸劑(Antacids)為主。
一般人普遍認為多加胃藥能「有病治病,沒病顧胃」的觀念其實是不對的,制酸劑(Antacids)的使用上吃多了有時不見得對於身體有好處,反而可能有害!舉例來說如果長期服用制酸劑可能導致胃內酸鹼值持續偏高,反而會降低了體內正常胃酸的殺菌能力;對於服用含鎂制酸劑會有產生腹瀉的副作用,含鋁制酸劑則會有便秘的副作用;對於腎功能不佳的人,服用制酸劑也可能讓其中的金屬離子增加腎臟的負擔。綜合以上說明,民眾應該可以較為瞭解除非有罹患潰瘍、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等胃部疾病時才需要使用胃藥來治療,否則以大部份一般疾病來說,只要遵照醫師藥師指示飯前飯後用藥,醫師所開立用來治療的藥物是不需要多加胃藥的,多吃不僅沒有好處,還有可能增加副作用以及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民眾應多加注意。
(筆者現為醫學中心藥劑部急診藥師)